蔡嵩松又有新动作。
日前,诺安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,蔡嵩松卸任其在管产品诺安创新驱动,并由基金经理邓心怡、左少逸接任。随后不少基民发出“怎么换人管了”“蔡经理要离职了吗”“基金经理换人了那我们怎么办”等疑问。
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多方了解得知,蔡嵩松暂未有离职举动。公司截至目前未披露更多信息。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交由新基金经理管理可能是“给新人机会”,背后往往是基金公司为了扭转对单一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,培养新生力量。
(资料图)
“确实有产品增聘、卸任的情况出现后,基金经理在不久后离职的情况。这一举动是希望能平稳过渡交接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不过没有听说蔡嵩松要离职的消息,只是卸任了一只产品,他还有其他产品在手。
另一位基金人士也告诉记者,蔡嵩松离职的可能性较小,“蔡嵩松在诺安基金的自由度挺高的,以他的风格去大型基金公司可能会受限”。
“救火”上任,带迷你基“翻身”
诺安创新驱动混合是蔡嵩松从业以来接管的第三只基金产品。从2021年5月22日吴博俊卸任以后,该产品一直就由蔡崇松单独管理。Choice数据显示显示,截至2021年5月22日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的产品规模从成立时的61.7亿元一路下滑,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,其合并规模仅有1.3亿元,其中,A类仅0.25亿元。
在蔡嵩松接管后,这只“迷你基”在2021年获得36.27%的年度回报,基金规模增至3.98亿元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的合并规模为12.57亿元,规模较之成立时增长8倍有余。这也意味着,不到两年的时间,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的诺安创新驱动混合已经从“迷你基”成功“翻身”。
不过,这一卸任举动也再次引发不少投资者的担忧。今年2月,诺安基金曾发布公告称,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、诺安和鑫混合增聘新基金经理,而这两只产品也是其管理的两只规模最大的基金,最新的基金规模分别为276.1亿元、34.08亿元。
有投资者提出:“之前增聘、现在又卸任,蔡嵩松是要离职吗?”而在有关基金投资的社交平台上,记者也注意到有不少相似评论。对此,记者从业内多方了解得知,蔡嵩松暂未有离职举动。
公告显示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的最新“掌舵人”是邓心怡、左少逸。前者曾任职于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,从事投资研究工作,2020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,历任研究部副总经理,现任研究部总经理。2022年7月起,邓心怡任诺安研究精选基金经理,正式开启公募基金经理之路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是诺安基金的三大股东之一,持股比例为40%。
另一位基金经理左少逸曾于中软系统工程公司,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研发及战略研究工作,于易观智库从事计算机、互联网行业研究及数据分析工作,于浙商证券、中信建投证券从事计算机行业研究工作。2022年5月加入诺安基金,任计算机行业研究员。换言之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是他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。
那么,为什么会选择两位“新人”基金经理接管呢?
“可能是给新人机会。”一位华南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指出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目前主要锁定计算机与数字经济赛道,从二者的履历来看,左少逸的能力圈在计算机赛道,尤其是信创方向;而邓心怡可能更为擅长通过宏、中、微观视角把握投资机会。
他进一步表示,“如果新人直接发产品,可能不会有太好的成绩,因为没有名气也没有历史业绩。业内一般是‘以老带新’,即新人基金经理与资深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,待新人成熟后再独自管理基金产品,或者直接管理有一定规模但也不太大的产品”。
投资者是走还是留
事实上,诺安创新驱动混合并不是蔡嵩松“救火”的唯一产品。
历史数据显示,蔡嵩松于2019年一季度陆续接管诺安成长混合和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,前者的规模从2019年6月底的10.7亿元暴涨至2021年二季度末的281.77亿元;后者的规模也从0.81亿元上涨至70.88亿元。
简单计算不难发现,上述产品在2年之内的规模均上涨在25倍以上。不过从最新规模来看,诺安成长混合和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的规模有所减少,分别为276.1亿元、34.08亿元。
“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明星基金经理接管迷你基金,依靠‘明星效应’吸引投资者以期让基金产品‘起死回生’的情况并不少见。”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,对于不想清盘的产品,基金公司会采取多种措施,例如寻找帮忙资金、明星基金经理“救火”以求“保壳”等。
同时,他也指出,作为业内带有巨大关注度的基金经理,蔡嵩松自带“流量”出圈,也是诺安基金旗下“最拿得出手”的权益类基金经理。但这背后的隐忧是,一旦蔡嵩松未来出现职业变动或业绩持续大幅滑坡,那么,诺安基金面对的风险可想而知,因此培养新人也是必然之举。“这也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个痛点。”
事实上,从管理规模来看,蔡嵩松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诺安基金主动权益类领域的“顶梁柱”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,诺安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(包含普通股票型、灵活配置型、偏股混合型、平衡混合型基金)为559.06亿元,而蔡嵩松的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,已不止“半壁江山”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不过,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基金经理换人了,持有的基金该怎么办是当前最关心的话题。记者查阅相关产品的讨论区,已有部分投资者表示“换人了,那我也清了”“蔡经理不管了,换了俩新人,他们值得信赖吗”。
“基金公司在投教时经常说的是,‘买基金要树立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’,但基金经理突然就变了,这让我们怎么坚持长期?”一位个人投资者告诉记者,基金产品换人管了以后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赎回,因为“不确定他们的能力”能否持续对市场、投资和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。
华南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,从投资者选择基金的角度来看,“冲着基金经理去的”是选择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,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的离任可能会对产品造成较大影响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基金经理离职后可以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表现是否发生变化,新任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能力圈是否与产品相适应。
近年来,公募行业人才新老交替的速度正在加快,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提拔年轻的研究员成为基金经理,或发新产品,或加入管理存量产品。在业内看来,年轻的基金经理没有标签限制和包袱束缚,对各类新技术、新模式等学习快、接受度高,能够不设限地挖掘投资机会,可能会有好的表现。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